
血管比你老?10個台灣人最常犯的壞習慣!中西醫教你清血管、降血脂治本秘訣
Sep 30. 2025
爸媽最近心臟怪怪的?你不知道,血管可能比你的年紀大!
「欸,你最近爬樓梯怎麼喘成這樣?」「沒有啦,可能只是變老了,心臟比較無力。」這句看似輕鬆的對話,其實隱藏著許多台灣中壯年族群最常忽略的身體警訊。我們花大把鈔票保養臉部、買保健品維持體態,卻常常忘了體內最關鍵的「生命水管」——血管。想像一下,如果你家裡那條用了二、三十年的老水管,裡面是不是早就卡滿了水垢、鐵鏽,管徑越來越細?我們的血管也是一樣。當血管內壁開始堆積過多的壞膽固醇(LDL),就會形成像水垢一樣的斑塊,導致血管硬化、失去彈性,這就是血管老化。
你可能覺得這是八十歲老人才會有的問題,但事實是,血管老化的速度遠比你想像的快!當這條「舊水管」不堪負荷,一旦斑塊破裂形成血栓,就可能像一顆不定時炸彈,隨時引爆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致命危機。在台灣,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前幾名,我們真的不能再將「血管健康」當成老年人的專利了。現在,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,到底這個血管裡的「壞傢伙」是怎麼來的。
血管裡的「壞膽固醇」到底是什麼?它跟我們常吃的油膩食物有什麼關係?
一聽到「膽固醇」,很多人就聞之色變,以為它是萬惡的壞蛋。但事實上,膽固醇是我們人體必需的物質,它是細胞膜、荷爾蒙、維生素 D 的重要原料。問題不在於膽固醇本身,而是運送它的「載體」。
你可以把膽固醇想像成工廠裡的貨物,而負責運送貨物的,主要有兩種貨車:
- 壞膽固醇 (LDL-C): 全名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」。這輛貨車負責將膽固醇從肝臟運送到全身細胞。但如果數量太多,就像運貨車超載,多餘的膽固醇就會開始堆積在血管壁上,形成斑塊,我們就稱它為「壞膽固醇」。它是造成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兇。
- 好膽固醇 (HDL-C): 全名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」。這輛是體內的「清道夫」貨車,負責將散落在血管壁上的多餘膽固醇載回肝臟代謝。它的數值越高,越能保護你的血管。
所以,問題不在於你吃了多少油,而在於你的飲食比例失衡,讓你的肝臟不斷製造出過多的壞膽固醇「貨車」。特別是台灣人愛吃的油炸物、糕餅、以及含糖飲料中的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,都會大幅刺激壞膽固醇飆高。記住,目標不是「零膽固醇」,而是讓好壞貨車的比例維持在一個健康的平衡點上。
快檢查!這10種台灣人最常犯的「血管減壽」壞習慣,你中了幾項?
如果你問我:「醫師,我膽固醇怎麼會這麼高?我沒吃很油啊!」我通常會請他們先放下手上的那杯「全糖珍珠奶茶」。在台灣,高血脂的成因常常藏在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小細節裡。以下列出 10 種最常見、最容易讓你的血管「減壽」的壞習慣,快來看看你中了幾項:
- 手搖飲不離手: 這是台灣的「國病」之一。含糖飲料中的大量果糖會加速肝臟將醣類轉化為三酸甘油酯,間接推高壞膽固醇。
- 晚餐越吃越豐盛: 很多人習慣把最油膩、最豐盛的一餐放在晚上,但晚餐後活動量少,脂肪更容易堆積。
- 吸菸或常吸二手菸: 菸草中的有害物質會直接傷害血管內皮細胞,讓斑塊更容易附著,加速血管老化。
- 三餐都用外食高溫油炸: 早餐店的油炸食物、午餐的排骨便當,長期攝取高溫劣化的油品,對血管就是一種慢性毒害。
- 不運動,週末當沙發馬鈴薯: 運動能有效提升好膽固醇(HDL),久坐不動的人自然就少了一個「清道夫」。
- 壓力山大,長期處於焦慮狀態: 長期壓力會讓身體分泌過多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,間接提高血脂和血糖。
- 忽略睡眠,睡不滿 7 小時: 睡眠不足會影響新陳代謝,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,加速血管壁受損。
- 蔬菜纖維吃太少: 膳食纖維能幫助膽固醇排出體外,外食族、肉食主義者通常纖維攝取嚴重不足。
- 習慣性酗酒: 雖然少量紅酒被認為對心臟有益,但過量酒精會大幅提高三酸甘油酯數值。
- 沒定期健康檢查: 許多人是等到身體出問題才發現,錯過黃金治療期。高血脂初期幾乎沒有症狀,定期追蹤數值才是最聰明的做法。
如果你中了三項以上,別緊張,但請務必正視這個問題。現在開始改變,永遠不嫌晚!
為什麼降血脂很難治本?中醫與西醫如何聯手「清血管」?
當健檢報告一出來,紅字出現「高血脂」時,多數人會被醫師建議:「飲食控制,必要時服藥。」 西醫的治療很直接,透過藥物(如史塔汀 Statins)直接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數值,這可說是「治標」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,能夠迅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但許多病友會問:「為什麼藥要吃一輩子?難道不能從根本改善嗎?」這就是「治本」的挑戰。
從西醫角度來看,治本指的是透過生活型態的長期徹底改變,包括戒除前面提到的 10 大壞習慣,讓身體自行代謝多餘的膽固醇,並提升好膽固醇的比例。
而中醫的角度則提供了更深層的體質調理觀點。中醫認為,高血脂與體內的「痰濕」、「氣滯血瘀」有密切關係。當體內的「痰濕」過重,就像油膩的黏稠物堆積在身體裡,血液循環自然不順暢;而「氣滯血瘀」則會讓血液流動緩慢,進一步造成血管堵塞。中醫調理會從健脾化濕、活血化瘀的方向著手,例如使用像山楂、丹參等藥材來促進氣血運行、幫助降脂。這種中西醫聯手的方式,讓我們在接受西藥控制「數值」的同時,也能透過中醫調理改善「體質」,達到真正治標也治本的效果。
降血脂不用只吃藥!專家推薦:這2個「在地飲食」策略,幫你改善體質降血脂
面對高血脂,飲食絕對是最有力的武器。對於習慣外食,但又重視健康的台灣民眾來說,只要掌握兩個核心策略,就能輕鬆在日常飲食中「清血管」,改善體質。
策略一:多吃台灣在地「超級清道夫」:高纖全穀與蔬菜
膳食纖維是你的血管清道夫。它就像吸塵器一樣,能吸附腸道中多餘的膽固醇並將其排出體外。外食族常只吃白米飯、麵包,嚴重缺乏纖維。你可以這樣調整:
- 主食替換: 把白米飯換成含有更多纖維的糙米、紫米、五穀飯,或是吃台灣盛產的地瓜、南瓜等根莖類食物。
- 多吃在地葉菜: 台灣四季都有豐富的葉菜類,特別是秋葵、木耳、菇類等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,能有效阻止膽固醇被吸收。
策略二:用「天然好油」取代加工劣油,找回油水平衡
許多台灣家庭習慣使用的豬油、或經過高溫處理的重複油炸油品,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,會大幅提升壞膽固醇。你的任務是將家中的用油「升級」:
- 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: 例如橄欖油、苦茶油,它們有助於提升好膽固醇。
- 多攝取天然堅果: 無調味堅果(如杏仁、核桃)富含天然的好油,能幫助平衡血脂。不過,別忘了堅果屬於高熱量食物,每天一小把(約25公克)就足夠了。
透過這些貼近台灣飲食習慣的調整,你不用大費周章改變菜單,就能在「吃」這件事上,幫你的血管做一次大掃除。
從今天起「逆轉」血管年齡!立即可做的3個小改變,守護全家人的心臟健康
讀到這裡,你已經掌握了血管老化的原因、壞習慣的清單,以及中西醫的治本之道。接下來,就是行動的時刻了!請不要焦慮,從今天開始,你不需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改變,只需要專注於以下三個「立即可行」的小步驟,就能開始逆轉你的血管年齡,守護全家人的心臟健康。
- 改變你的「週末生活」: 告別週末的沙發馬鈴薯模式,每週至少三次、每次三十分鐘的「喘氣運動」(例如快走、慢跑或騎腳踏車)。運動是提升好膽固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,讓你的清道夫團隊壯大起來!
- 晚餐後站立 15 分鐘: 台灣人習慣晚餐吃得豐盛,飯後立即躺臥會讓脂肪更容易堆積。試試看,晚餐後別馬上坐下,站著整理碗盤、散步 15 分鐘,這能幫助消化、避免脂肪在腹部與血管中過度囤積。
- 重新檢視家裡的「油」與「零食櫃」: 把家裡那罐不知道用了多久的油、或含有反式脂肪的加工零食,全部換成新鮮的初榨油品和無調味堅果。這一個替換動作,就能從源頭幫你切斷壞膽固醇的供應鏈。
記住,血管的健康是一場馬拉松,不是短跑。不需要求快,但求穩定。只要開始了,你的身體和血管一定會給你最棒的回饋。讓我們一起努力,讓血管年齡比身分證上的數字更年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