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連老虎都知道的草本智慧:重新認識積雪草的傳說、營養與生活應用
May 19. 2025
文章目錄
一、積雪草為什麼是傳說中的神奇之草?
在植物界裡,有些草不僅有名字,還有故事。積雪草,就是這樣的一株草。傳說中,老虎在打鬥或狩獵時若不慎受傷,會找尋積雪草叢打滾,據說這種草能讓牠們恢復得更快,於是人們便稱它為「老虎草」。雖然這類說法屬於民間傳奇,並無動物行為學上的科學驗證,但這段故事反映了積雪草在人類生活中的長期存在與觀察。
除了「老虎草」,它還有另一個響亮的名字——「雷公根」。這名稱來自早期農村的信仰與自然觀察。民間相傳,積雪草在雷雨過後特別容易生長茂盛,且葉形圓圓如銅錢,象徵平安富貴。再加上它常出現在低濕處,與水氣、雷雨的關聯密切,讓人聯想到雷公爺的力量。在中醫典籍與民間草藥書中,積雪草亦常以「雷公根」之名記載,用於多種外用與飲食調養之中。
在現代,它的身分更加多元。積雪草既出現在保健品的成分表中,也能在天然護膚品、青草茶、蔬果汁中見到蹤影。從一株野草、一道民間偏方,到現代商品化成分,積雪草的角色早已超越草本植物的範疇。這篇文章,就從它的文化故事開始,帶你一步一步認識它的植物特性、營養結構與生活應用方式。

二、積雪草是什麼?從植物到藥用的全貌介紹
積雪草的學名為 Centella asiatica,是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中文別名還有雷公根、銅錢草、圓葉節節草,英文名稱則常見為「Gotu Kola」。積雪草喜歡溫暖、潮濕、排水良好的環境,通常生長於田野、水邊或山坡地,在台灣的中南部與離島地區時常可見,是一種適應力強的野生植物。
從外觀上來看,它的葉子呈圓形或腎形,邊緣略有鋸齒,葉面平滑而有光澤。地上部位蔓生匍匐,可自然延展並不斷長出新芽。花小而白,多生於葉腋。由於它的葉形像極了古代的銅錢,因此有「銅錢草」之稱,這也與民間文化中視其為帶財平安之草有關。
積雪草的應用歷史非常悠久。在中國古代草藥文獻中,例如《本草綱目》與《名醫別錄》中均有相關記載。在印度的阿育吠陀醫學體系裡,它也佔有一席之地,被稱為「Brahmi」(有時與另一種植物共享此名),被視為調養身心的植物之一。此外,東南亞國家如越南、泰國、馬來西亞也常將積雪草應用於日常料理與草本飲品之中。
不同文化雖各有用途,卻都看重它溫和、可食、可外用的特性。也因此,積雪草在今日仍被廣泛運用於多種領域,不論是青草茶、綠色飲品、植物膏,還是護膚保養中,都能見到它的身影。

三、積雪草的營養成分與研究重點
積雪草之所以備受重視,與其所含的多種植物性活性成分有關。根據植物化學研究,積雪草含有一類稱為「三萜類化合物」(triterpenoids)的天然物質,主要成分包括積雪草酸(asiatic acid)、積雪草苷(asiaticoside)、羥基積雪草酸(madecassic acid)與其苷類。這些成分為目前國際間研究積雪草的主要焦點。
一些研究指出,這些三萜類成分可能參與與皮膚修復、抗氧化反應、膠原蛋白相關代謝等生理過程的調控。例如 2013 年發表於《Evidence-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》期刊的綜述文章提到,積雪草苷在動物實驗中對皮膚組織再生有促進效果,但仍需進一步人體臨床研究以釐清實際功效與安全劑量【1】。
除了外用應用,部分研究也關注積雪草是否與情緒穩定、認知專注等層面相關。例如 2016 年刊登於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》的實驗中,有學者觀察積雪草萃取物對小鼠焦慮行為的影響,結果顯示其可能具有調節神經活性的潛力,但尚無充分人體數據可作定論【2】。
整體而言,目前的研究雖為積雪草提供了不少基礎科學依據,但在日常應用上仍建議以「支持健康飲食與保養」的角度看待。對於有特殊健康狀況或正服藥者,建議在使用含積雪草成分的產品前,諮詢醫師或營養專業人員為宜。
四、積雪草怎麼用?民間日常應用方式
🧴 外用篇:天然草本護膚應用
積雪草的外用歷史悠久,從古代青草膏、草藥敷料到現代護膚品中,都能見到它的身影。市面上常見的應用形式包括:
- 積雪草純露:經蒸餾取得的植物芳香水,適合用作日常噴霧或濕敷使用,常被認為有溫和舒緩的使用感受。
- 積雪草膏 / 草本修護膏:融合植物油與草本精華的產品,有些人會將其塗抹於乾燥、不適或局部不安穩的肌膚區域。
- 積雪草成分保養品:許多護膚品牌選擇將積雪草提取物添加進化妝水、精華液或面膜中,並以穩膚、保濕等形象訴求呈現。
- 古法應用:部分民間仍流傳搗碎積雪草敷於傷口的傳統方式。不過,在現代生活中,仍建議優先考量清潔與衛生,選擇經過處理的產品更為安全。
🍵 內用篇:從茶飲到料理的多元吃法
在台灣,積雪草主要用於外敷,較少作為日常食材使用;但在東南亞國家如越南、泰國、馬來西亞等地,內服應用反而相當普遍,並深植於當地的飲食文化中。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積雪草內用方式:
- 積雪草茶:可單獨熱泡,也可搭配薄荷葉、檸檬片增加風味,成為清爽不刺激的草本茶選擇。
- 積雪草汁 / 青汁粉:將積雪草葉與小黃瓜、芹菜等綠色蔬菜打成汁,有人會加入蘋果或鳳梨中和其微苦味。
- 東南亞飲食應用:在越南,積雪草汁(nước rau má)是常見街頭飲品;在泰國,積雪草葉亦常見於涼拌沙拉中,是傳統飲食的一部分。
- 入菜應用:可少量加入涼拌料理、湯品或米飯中提味,但由於其草本味較濃,建議初次食用者先從小量嘗試。
⚠️ 食用注意事項
- 積雪草屬草本植物,攝取宜「適量原則」,不建議長期大量單一食用。
- 體質偏寒、肝腎功能較弱或懷孕者,建議食用前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。
- 若同時服用鎮靜劑、抗凝血藥物等,也應留意可能的交互影響。
- 購買時建議選擇來源明確、無農藥殘留、檢驗合格的產品,以確保使用安全。

五、積雪草的現代角色:從野草到保健品成分
隨著草本應用觀念普及,積雪草也從傳統的青草茶與民間藥用,走入現代保健與護膚市場。它的「轉型」不是單一事件,而是一段從野草到商品的過程。
許多保健食品品牌會在產品中加入積雪草萃取物,並以「內外調理」、「草本養護」等概念進行包裝。不過,目前市面上的積雪草保健產品多以進口粉末或濃縮物為主,來源地包括中國、印度、印尼、斯里蘭卡等地,品質差異較大,消費者在選擇時宜多加留意標示與來源。
同樣地,積雪草也常出現在化妝品配方中,尤其主打舒緩、保濕、修護類型的產品中。根據台灣化妝品法規,宣稱效能必須限於「保養、滋潤」等範疇,不能過度宣傳療效。因此,選購時建議查看產品成分、用途敘述與衛生署備案資訊,以便做出合適選擇。
此外,也有越來越多人回歸「以食代補」的生活哲學。與其追求高濃度、高劑量,不如將草本植物融入日常飲食中,透過習慣累積,來建立溫和、平衡的健康支持方式。積雪草,或許正是這樣的生活型草本代表。
六、從一片葉到一方田:積雪草的栽培與在地價值
積雪草是適合在台灣自然環境中栽培的植物之一,尤其在中南部低海拔地區,溫暖濕潤的氣候讓它生長旺盛。它的生命力強、耐踩踏、不需高度施肥,十分適合以自然農法或友善耕作方式種植。
台灣已有部分小農投入無毒、無農藥的積雪草種植,強調尊重土地與保留植物原貌。他們不追求高產量,而是重視植物的「完整性」與「土壤關係」。這類自然農法培育出的積雪草,葉片厚實、香氣濃郁,適合現採現用,不論是製茶、料理或打汁,都有不錯的表現。
與此同時,市場上仍有許多含積雪草原料的產品使用進口來源。這些產品雖便利,卻可能因加工、運輸與保存方式影響品質;部分進口原料亦不易追溯種植環境與農藥使用狀況。因此,若消費者想真正體驗積雪草的自然原味與草本特色,支持台灣在地小農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。
積雪草不只是產品原料,它也象徵著一種生活價值──回到土地、認識植物、尊重自然。當我們選擇本地生產的積雪草產品,不只是照顧自己,更是對土地與耕作者的一種支持。
七、結語:這株草,其實療癒的不只是身體
我們常說,「植物有靈」,其實指的未必是神秘力量,而是它們與人類長久互動中,所累積下來的信任與經驗。積雪草就是這樣的一株草——從田野間無聲地蔓延,到千百年來被不同文化納入食療與生活之中,它的角色既平凡又深遠。
它不像名貴藥材那樣昂貴,也不像流行成分那樣充滿話題性,但它總是在人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:炎熱的午後茶飲、疲憊肌膚的日常保養、或是純粹想回歸自然的生活選擇中。積雪草不是奇蹟,它是日常,是慢慢來的健康,是溫和不打擾的陪伴。
當代生活讓我們習慣快速、即效,但許多身心的修復,其實更適合穩定、日積月累的節奏。而積雪草,正是這樣一種象徵——提醒我們:「可以慢一點,也可以簡單一點。」
它療癒的,或許不只是身體的不適,而是提醒我們重新連結自然、土地與自己。當我們在都市中偶然看見路邊那一叢銅錢形的小葉子,不妨駐足看看,那也許不是雜草,而是這片土地正悄悄對你說話的方式。
參考資料與文獻
- James J. et al. (2013). “Centella asiatica in Cosmeceuticals: A Review.” Evidence-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, Article ID 946894.
- Wijeweera P., Arnason J. T., Koszycki D., Merali Z. (2006). “Evaluation of anxiolytic properties of Gotu Kola extract in rats.”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, 98(3), 369–376.
- 衛生福利部《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》:積雪草基本營養成分。
- 李宗恩編(2001)。《本草圖譜與現代應用解析》。台北:青草堂出版社。
- 台灣植物誌與農業知識入口網:積雪草(雷公根)植物生態紀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