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就希望工程 - 吃好食物 過好生活
肺腺癌是什麼?「沉默殺手」的5大警訊、成因、飲食關聯與預防方法一次看!

肺腺癌是什麼?「沉默殺手」的5大警訊、成因、飲食關聯與預防方法一次看!

Oct 09. 2025

一、為什麼肺腺癌常「無聲無息」?

最近許多影迷聽到這個消息時,都感到震驚又心疼——曾主演《好小子》系列的男星顏正國因肺腺癌辭世,享年五十多歲。事實上,過去幾年,包括鳳飛飛、汪建民等藝人也都曾罹患相同疾病。為什麼這種癌症總是等到被發現時,往往已是晚期?

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,肺癌長年位居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之首,其中又以「肺腺癌」為主。最令人意外的是,許多患者從未抽菸,也沒有明顯病史。肺腺癌的可怕之處,在於它早期幾乎「無聲無息」——不咳嗽、不胸痛、不喘,只是覺得有點疲倦或喉嚨癢。等到真的出現咳血、胸悶、氣喘等症狀時,癌細胞往往已經擴散。

這也是醫界為什麼稱它為「沉默殺手」的原因。許多醫師在臨床上發現,即使是健康檢查都過關的人,也可能在一次電腦斷層中被意外發現肺部陰影。這提醒我們:肺腺癌不是遠在他方的疾病,而是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的潛在風險。

 


 

二、什麼是「肺腺癌」?它和其他肺癌有什麼不同?

一般人提到「肺癌」,常以為都是同一種,其實肺癌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(約占八成)小細胞肺癌(約占兩成),而肺腺癌正是前者中最常見的一型。它通常起源於肺泡上皮細胞,多發生在肺部外圍區域,也因此初期不易察覺。

與吸菸高度相關的「鱗狀上皮癌」不同,肺腺癌更常見於女性、非吸菸者,以及長期暴露於油煙、空污或化學物質的人群。根據臺大醫院資料,近年來台灣女性肺腺癌患者比例已超過四成,顯示環境與生活習慣的影響不容忽視。

簡單來說,肺腺癌不像小細胞肺癌那樣「來勢洶洶」,它進展緩慢、潛伏期長,卻也因此讓人放鬆警覺。很多人直到做低劑量電腦斷層(LDCT)時,才發現肺部已出現結節。早期若能發現,治癒率其實相當高,但關鍵就在於「有沒有提早發現」。

 


 

三、肺腺癌為什麼被稱為「沉默殺手」?有哪些常被忽略的前兆?

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?最近常咳嗽、氣短、喉嚨乾,但以為只是過敏或換季不適,買個止咳糖漿就算了。很多肺腺癌患者一開始的症狀就是這麼輕微。醫師指出,早期肺腺癌症狀極不明顯,往往被誤認為感冒、氣喘或疲勞。

根據國健署資料,當癌細胞持續擴散時,才會出現較明顯的徵兆,如持續性乾咳、胸痛、聲音沙啞、喘氣困難、體重無故下降或骨頭疼痛。尤其是那些不吸菸卻長期咳嗽超過三週的人,更應提高警覺。

醫師建議,40歲以上、長期暴露於油煙或空污的人,可考慮每年安排一次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」。這項檢查可在尚未出現症狀時,就偵測到小於1公分的腫瘤。早期肺腺癌若能及時發現、手術切除,五年存活率可達八成以上。這就是為什麼「沉默殺手」一旦被早早揭露,就能被「逆轉結局」。

格,同時兼顧 Google SEO 與 AI 搜尋可擷取結構(FAQ句式)

 


 

四、最新研究指出:飲食也可能影響肺腺癌風險?

你可能會想:「我又不抽菸,怎麼還會得肺癌?」——這正是最新研究關注的重點。2025年3月刊登於《Nature Metabolism》的研究指出,高糖飲食與部分精緻碳水化合物,可能促進癌細胞代謝與發炎反應,進而提高肺腺癌風險。研究團隊發現,攝取過多精製澱粉(如白飯、白麵包、含糖飲料)的人,其細胞內的葡萄糖代謝途徑會被活化,形成「糖化壓力(glycolytic stress)」環境,進而促進腫瘤生長。

但別太驚慌,這並不代表「吃碳水就會得癌」。重點在於飲食的均衡與抗氧化力。營養師建議可多攝取天然全食,例如:糙米、燕麥、豆類與深色蔬菜,搭配富含植化素的水果(如番茄、葡萄、奇異果),有助提升細胞抗氧化防禦力。

另外,在台灣,許多人天天接觸廚房油煙或夜市燒烤,這些「氣味香、粒子細」的煙霧中含有多環芳香烴(PAHs)PM2.5懸浮微粒,也會增加肺部細胞突變風險。除了改善飲食習慣,也別忘了開窗通風、使用排油煙機、少吃燒烤油炸。畢竟,健康的第一步,是讓呼吸的空氣與吃進的食物都「乾淨」。

 


 

五、肺腺癌該怎麼檢查?哪些人需要特別留意?

肺腺癌最怕的不是來得快,而是來得「悄無聲息」。目前最有效的早期偵測方式,是低劑量電腦斷層(LDCT),它能在X光還看不出問題時,偵測到微小結節。台灣自2022年起,國健署針對50至74歲有吸菸史者40歲以上具家族病史者,提供公費LDCT篩檢。這項政策每年都救回許多原本不自覺罹癌的民眾。

若你不在補助範圍內,也能自費檢查,費用約3,000至6,000元不等,建議與醫師討論個人風險後安排。除了影像學檢查,醫師還可能依狀況安排痰液細胞學檢查、胸腔超音波、或組織切片分析

那要多久檢查一次?一般建議高風險族群(如有家族史、長期接觸油煙、空污嚴重地區居住者)每年檢查一次;若已有穩定追蹤中的肺結節,則依醫師指示追蹤。許多醫師強調:「早期肺腺癌治療效果非常好,千萬不要因為沒症狀就忽略檢查。」這句話,或許能救下一條命。

收。

 


 

六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預防肺腺癌?從飲食與呼吸都要「乾淨」開始

許多人以為,肺癌預防只靠「不抽菸」,但其實日常生活裡還有許多細節也會悄悄影響肺部健康。像是台灣人愛的夜市烤物、家裡常年使用的香氛蠟燭或蚊香,甚至冬天懶得開窗的習慣,長期下來都會讓空氣品質惡化、肺部負擔加重。

營養師建議,想保養肺部,可以從三個方向著手:
第一,補抗氧化營養素。多吃含維生素C與E的食材(例如奇異果、芭樂、杏仁、酪梨),有助中和自由基、保護肺部細胞;若外食族難以均衡,可適度以堅果或天然穀粉補充。
第二,攝取足夠水分。每天至少 1,500 至 2,000 毫升,幫助代謝空氣中的污染物與體內廢物。
第三,定期呼吸運動與戶外活動。例如每天早上做 5 分鐘深呼吸、假日到郊區散步,讓肺泡有機會「伸展」,提升肺活量。

醫師常說:「肺不說話,但它會記得你的生活方式。」我們不可能永遠遠離空污,但可以選擇少一點傷害、多一點修復。當你在烹飪時打開窗、少喝一杯含糖飲、選擇走樓梯而不是搭電梯,那些看似微小的改變,其實都在默默保護著你的肺。

 

 


📚 參考資料與文獻

  •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(2024)。〈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方案說明〉。
  • Nature Metabolism (2025, March). “High-glycemic diets an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in lung adenocarcinoma development.”
  • 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(2023)。〈肺腺癌常見症狀與治療方式〉。
  • American Cancer Society. “What Is Lung Adenocarcinoma?” (202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