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身體總是疲勞、情緒不穩?解析人體無法自製的「礦物質」:哪些食物能讓你重拾活力?
Sep 11. 2025
為什麼我天天吃得飽,卻還是覺得全身無力、睡不飽?
你是不是常常覺得,明明三餐都正常吃,沒有特別節食,晚上也睡了七、八個小時,但早上起床還是覺得全身無力,腦袋昏昏沉沉,怎麼都睡不飽?在辦公室裡,才剛過中午就開始打呵欠;下班回家,只想癱在沙發上,連陪孩子玩耍的力氣都沒有?如果你也有這些困擾,你或許會猜是壓力太大、工作太累,但其實,問題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簡單,它藏在你每天吃的食物裡,也可能就藏在你身體的細胞裡。
我們常常關注熱量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這些「大咖」營養素,卻忽略了那些看似微小、卻不可或缺的「小螺絲釘」。這些「小螺絲釘」,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礦物質。它們雖然不像維生素那樣常被提起,但它們在身體裡扮演的角色,遠比你想像的還要重要。你的疲勞、你的無力感,或許正是身體發出的「礦物質警報」,提醒你該關注這些「看不見的營養素」了。
人體無法自己製造的「黃金營養素」,到底是什麼?礦物質有分大小咖嗎?
就像蓋房子需要鋼筋、水泥、磚塊,我們的身體也需要各種不同的原料來運作。而礦物質,就是其中一種無法自行生產、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的「黃金原料」。這些礦物質就像身體裡的工匠,有些負責搭建骨架,有些則負責傳遞訊息、啟動生理反應。它們無所不在,從你的頭髮、指甲,到血液、骨骼,都需要它們。
科學家根據人體對礦物質的需求量,將其分為兩大類:
- 巨量礦物質: 顧名思義,這類礦物質的需求量比較大,每日需求量通常超過 100 毫克。它們是身體的「主要建材」。最常見的包含:
- 鈣: 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,也參與肌肉收縮與神經傳導。
- 鎂: 參與超過 300 種以上的酵素反應,與能量代謝、肌肉放鬆、心臟功能都息息相關。
- 鈉、鉀: 維持體液平衡、神經傳導與血壓調節的關鍵。
- 微量礦物質: 這類礦物質的需求量雖然很小,每日僅需數毫克或更少,但它們的功能卻同樣重要,是身體裡的「高效催化劑」。最常見的包含:
- 鐵: 紅血球中血紅素的重要成分,負責運輸氧氣。
- 鋅: 參與生長發育、免疫功能、傷口癒合等。
- 碘: 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,與新陳代謝息息相關。
- 硒: 強大的抗氧化劑,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傷害。
無論是「大咖」還是「小咖」,每一種礦物質都在身體裡扮演著獨一無二的角色,缺一不可。
身體的小毛病,可能都是「礦物質警報」?缺乏礦物質有哪些常見症狀?
身體很聰明,當它缺乏某種礦物質時,就會透過一些小毛病來向你發出警報。如果你能學會讀懂這些訊號,就能及早發現問題,避免更嚴重的健康困擾。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礦物質缺乏症狀與其對應的礦物質:
- 半夜突然腳抽筋?可能是缺「鎂」了!
- 你是否有過半夜睡得正熟,突然被腳掌或小腿的劇烈抽筋痛醒?除了受寒或過度運動,這很可能是身體在向你喊話:「我的鎂不夠了!」鎂能幫助肌肉放鬆,缺乏鎂會讓肌肉處於緊繃狀態,容易引起抽筋。
- 臉色蒼白、容易喘,怎麼走都沒力?可能是缺「鐵」了!
- 「你是不是最近沒睡好?臉色看起來好蒼白。」如果這句話常常從朋友口中聽到,你可能需要注意是否缺鐵了。鐵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原料,缺乏鐵會導致貧血,讓身體無法有效運送氧氣,因此會感到虛弱、疲勞、容易喘。特別是女性,由於生理期的關係,更容易缺鐵。
- 情緒不穩、容易煩躁,晚上還失眠?可能是缺「鈣」或「鎂」了!
- 「最近火氣好大,一點小事就想發脾氣。」情緒起伏大不只是壓力問題,也可能與礦物質有關。鈣和鎂都參與神經傳導,有助於穩定情緒。當它們不足時,神經系統會變得敏感,導致焦慮、煩躁,甚至影響睡眠品質。
- 頭髮掉得比平常多,指甲還容易斷?可能是缺「鋅」了!
- 鋅與細胞生長、修復息息相關,也對頭髮和指甲的健康至關重要。如果你發現自己掉髮量增加,或是指甲變得脆弱易斷,這可能就是身體發出的缺鋅警訊。
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症狀,其實都是身體的求救訊號。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,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礦物質對人體有什麼用?它如何成為你維持青春、活力的關鍵幫手?
礦物質在我們體內就像一個多功能工具箱,每一種都發揮著獨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它們不只是身體的「建材」,更是維持你青春活力、平衡生理機能的關鍵。
- 骨骼和牙齒的守護者: 說到骨骼,你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鈣。但你知道嗎?鎂和磷也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。它們一起合作,就像是建築工地的團隊,確保你的骨骼和牙齒堅固、強韌,減少骨質疏鬆的風險。
- 心臟和肌肉的電力公司: 鎂、鉀和鈉是維持心臟正常跳動和肌肉收縮的「電解質」。它們像電力公司的工程師,確保身體的電流穩定,避免心律不整、肌肉痙攣等問題。
- 新陳代謝的加速器: 碘是製造甲狀腺素的關鍵原料,而甲狀腺素負責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。如果缺乏碘,你的新陳代謝會變慢,導致體重增加、精神不振。鋅和硒則參與數百種酵素反應,是新陳代謝的「高效催化劑」。
- 免疫力與抗氧化的防護網: 鋅和硒是提升免疫力、對抗自由基的兩大功臣。鋅有助於免疫細胞的成熟,而硒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,能保護你的細胞免於氧化壓力,幫助你抵抗各種疾病的侵襲。
- 「面子」與「氣色」的美容師: 鐵是製造紅血球的關鍵,足夠的鐵能讓你的臉色紅潤有光澤。鋅則對皮膚再生和頭髮生長至關重要,足夠的鋅能讓你的皮膚更光滑、頭髮更烏黑亮麗。
總之,礦物質就像身體裡的「隱形超人」,默默地在各個角落發揮作用。補充足夠的礦物質,就是從內而外地為你的健康與活力加滿油。
不用花大錢,台灣在地這些「好料」就能輕鬆補!獲取礦物質的食物清單
聽到要補充礦物質,你是不是以為一定要買昂貴的保健食品?其實不然!台灣這片土地上,充滿了各種天然、新鮮又美味的食材,只要吃對了,就能輕鬆補足身體所需的礦物質。
以下為你整理出一個簡單易懂的「礦物質食物表」,讓你一目了然,知道該從哪些日常食物中獲取:
礦物質 | 主要食物來源(台灣在地常見) |
---|---|
鈣 | 牛奶、起司、小魚乾、芝麻、傳統豆腐、深綠色蔬菜(如芥藍菜、紅鳳菜) |
鎂 | 無調味堅果(如杏仁、腰果)、深綠色蔬菜(菠菜、地瓜葉)、全穀類、黑巧克力、香蕉 |
鐵 | 鴨血、豬血、紅肉、蛤蜊、黑木耳、紅莧菜、葡萄乾 |
鋅 | 牡蠣、蛤蜊、南瓜籽、牛肉、雞蛋、全穀類 |
硒 | 巴西堅果、海鮮(鮪魚、蝦)、雞肉、雞蛋、蘑菇 |
碘 | 海帶、紫菜、海魚、海鹽(加碘) |
鉀 | 香蕉、奇異果、酪梨、馬鈴薯、地瓜、無調味堅果 |
鈉 | 海鹽、醬油、加工食品、醃漬物(注意攝取量) |
特別推薦: 無調味堅果可以說是一種超級食物,它富含鎂、鉀、鋅等多種礦物質,且不含多餘調味,是你在辦公室嘴饞時的最佳選擇,也能輕鬆撒在沙拉、優格上,為你的三餐加分。
只要善用這些在地好料,你就能輕鬆為身體補充滿滿的礦物質,享受從內而外的健康與活力。
到底要吃多少才夠?哪些人需要額外補充礦物質?
既然礦物質這麼重要,那我們到底要吃多少才夠呢?其實,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的建議,每種礦物質都有其建議的每日攝取量(RDA)。不過,這是一個通用的參考值,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、年齡、性別和生活習慣都不同,實際需求也會有所差異。
一般來說,如果你的三餐飲食均衡、多樣化,並且以原型食物為主,那麼你很有可能已經攝取到足夠的礦物質。但有幾類人,由於生理或生活習慣的關係,會比一般人更容易缺乏某些礦物質,需要特別注意:
- 懷孕、哺乳期的婦女: 為了寶寶的生長發育,她們對鈣、鐵、碘等礦物質的需求量會大幅增加。
- 更年期後的婦女: 由於荷爾蒙變化,骨質流失速度加快,對鈣質的需求會更高。
- 成長中的青少年: 身體快速發育,對鈣、鐵、鋅等礦物質的需求量大。
- 素食者: 一些礦物質(如鐵、鋅)在肉類中的吸收率較高,素食者需要特別注意從植物性食物中補充。
- 高壓力的上班族與經常運動的人: 壓力會消耗體內的鎂,而流汗會流失大量的鈉和鉀。這些族群需要特別注意補充。
如果你屬於這些高風險族群,或長期感到疲勞、身體有小毛病,建議先從調整飲食做起。如果症狀沒有改善,可以考慮在專業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下,進行血檢或考慮額外補充。切記,補充保健食品前,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。
補充過量會有毒嗎?礦物質補充的「三大陷阱」與常見錯誤提醒
你或許會想,既然礦物質這麼好,那是不是補越多越有效?這是一個常見的迷思!特別是對於微量礦物質,它們的需求量很小,一旦過量,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毒性,就像吃藥一樣,劑量不對就可能產生副作用。
以下是補充礦物質時,你必須注意的三大陷阱:
- 盲目補充: 如果你沒有經過專業評估,就憑感覺買一堆礦物質保健品來吃,這非常危險。例如,過量的鐵可能對肝臟造成傷害;過量的鋅可能影響銅的吸收,導致貧血。
- 忽略「交互作用」: 礦物質之間並非獨立運作,它們會相互影響。例如,鈣和鐵會互相競爭吸收,如果你同時補充高劑量的鈣和鐵,可能會影響鐵的吸收效率。
- 忽略天然食物: 保健食品畢竟是濃縮過的營養素,吸收率可能不如天然食物。而且天然食物中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、植化素等,這些都是保健品無法取代的。
最安全的補充原則是: 「以天然食物為基礎,以專業建議為依據。」 先從改善飲食習慣做起,當你確實屬於高風險族群,或已經有明顯缺乏症狀時,再考慮尋求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,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補充品。
打造身體「黃金礦脈」:從今天開始,你也能從裡到外充滿活力!
看到這裡,你或許已經發現,那些困擾你的疲勞、無力感,或許只是身體在發出一個簡單的求救訊號:「我需要更多的礦物質!」
我們無法像蔡依林一樣隨時掌握自己的時間,但我們絕對可以為自己的健康,做出最簡單也最重要的投資。這場投資不用花大錢,也不需要你改變太多,只需要從今天開始,為自己的餐盤多添一抹綠色,多吃一把無調味堅果,或是多喝一杯天然的飲品。
當你開始為身體打造屬於自己的「黃金礦脈」,你會驚訝地發現,疲勞感悄悄地消失了,精神變得更好了,連氣色都變得更紅潤有光澤。這不僅僅是為了看起來更年輕,更是為了擁有一個充滿活力、身心平衡的健康人生。
從今天開始,就讓我們一起從「吃」開始,傾聽身體的聲音,找回那份屬於自己的健康與活力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