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就希望工程 - 吃好食物 過好生活
告別瞎忙睡!從「睡滿8小時還是累」到真正的好眠,你該知道的睡眠真相

告別瞎忙睡!從「睡滿8小時還是累」到真正的好眠,你該知道的睡眠真相

Sep 22. 2025

為什麼我睡滿8小時,醒來還是像沒睡一樣累?是我的睡眠方式錯了嗎?

你是不是也常常有這樣的經驗?明明昨晚十點就躺平了,手機滑一滑,十一點心滿意足地入睡,一早七點鬧鐘響,算一算睡足了八小時,應該是神清氣爽、電力滿格了吧?結果…眼睛一睜開,卻還是覺得全身像被卡車輾過一樣,又累又重,彷彿剛打完一場硬仗。朋友都說你很幸運能睡滿八小時,但只有你自己知道,這種「有睡等於沒睡」的疲憊感有多惱人。其實,這不是你的錯,也不是你睡覺的方式錯了,而是你可能忽略了一個關鍵:睡眠的「質」遠比「量」更重要

我們常說的「充足睡眠」,並非單純指躺在床上的時間長度,而是指身體與大腦是否真正進入了深度修復的階段。如果你的睡眠時間雖然長,但卻是淺眠、多夢、不斷被外界聲音干擾,身體就無法有效進行修復。這就像你幫手機充電,線路卻接觸不良一樣,雖然插著電,但電力始終無法充滿。接下來,我們就要深入聊聊,怎樣才算是真正的好眠。

 

什麼才算「好的睡眠品質」?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進入深層睡眠?

很多人都問:「我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睡好?」最直觀的判斷方式當然是「醒來後的精神狀態」。如果你醒來後感覺神清氣爽、思緒清晰,恭喜你,你的睡眠品質不錯。但除了主觀感受,我們也可以用科學的方式來理解「好的睡眠品質」。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,會經歷從淺眠、熟睡到深層睡眠,再到作夢期(REM),不斷循環。而真正能幫助身體和大腦修復的,正是深層睡眠

當你進入深層睡眠時,身體會大量分泌生長激素,這就是為什麼許多長輩都說:「一暝大一寸」或「睡覺是最好的保養」。在這個階段,身體會進行細胞修復、強化免疫力、穩定情緒、鞏固記憶,可以說是身體的「黃金修復期」。而現在流行的智慧手錶或睡眠監測App,雖然不盡然百分之百精準,但它們能告訴你,你的深層睡眠佔比是否足夠,幫助你更客觀地了解自己的睡眠狀態。

 

為什麼年紀越大睡得越少?我的睡眠狀況是不是退化了?

「少年ㄟ,我像你這個年紀,哪有在煩惱睡不飽?老了就睡不著啦!」這句話,是不是常常在跟長輩聊天時聽到?的確,許多人發現,隨著年紀增長,睡眠時間似乎越來越短,淺眠也越來越頻繁。這不是你的身體出了什麼大問題,也不是你的睡眠能力退化了,而是一種自然的生理變化

從西醫角度來看,隨著年齡增長,身體會分泌越來越少的褪黑激素(一種幫助入睡的荷爾蒙)。同時,我們的睡眠結構也會改變,深層睡眠的時間會變短,而淺眠的時間則會拉長。這就是為什麼許多長輩都習慣早起,而且常常一點小聲響就會醒來。雖然睡眠時間變短,但只要醒來後精神狀態還不錯,通常就不需要過度擔憂。理解這種自然的生理變化,反而能讓我們更從容地面對,並學習如何調整生活作息來因應。

 

總是睡不好,是身體哪裡出問題?影響睡眠的關鍵原因有哪些?

為什麼你總是睡不好?明明很累卻又躺在床上翻來覆去,像煎魚一樣翻不過來?這時候你可能開始懷疑,是不是身體哪裡出了問題。其實,影響睡眠的因素非常多,就像一部大型機器,任何一個小零件出狀況,都可能影響整體的運作。

最常見的元兇之一就是心理壓力。生活中的壓力、工作上的焦慮、甚至是家庭中的煩心事,都會讓你的大腦處於「待機」或「警戒」狀態,即使身體想睡,大腦卻停不下來。再來就是飲食習慣,晚餐吃得太油膩、太辛辣,或是睡前喝咖啡、茶,都可能刺激你的腸胃和神經,導致你難以入睡。此外,不良的生活作息(例如日夜顛倒)、臥室環境不佳(光線太亮、噪音太吵)也會大大影響你的睡眠品質。所以,下次睡不著的時候,不妨先檢視一下自己的生活,找出那個讓你「睡不著」的元兇。

 

從中醫與西醫看睡眠養生:中西合併,找回你的好眠體質

面對睡眠問題,我們常常會聽到兩種不同的說法:西醫可能跟你說要補充褪黑激素,而中醫則會建議你養心安神、補氣血。這兩種觀點其實不衝突,而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個問題。

從西醫的角度來看,睡眠是生理化學反應。他們會關注你體內的神經傳導物質,例如血清素(快樂荷爾蒙)和褪黑激素(睡眠荷爾蒙),並透過分析睡眠結構,來找出問題所在。而中醫則將睡眠視為身體氣血與經絡的平衡。他們認為,睡不好可能跟「心火旺」、「肝火旺」或「氣血不足」有關。心火旺會讓你睡不安穩,肝火旺會讓你脾氣暴躁,而氣血不足則會讓你感到疲憊。這兩種觀點正好互補,西醫幫你找出「量化」的問題,中醫則提供「整體」的養生調理。

 

告別失眠不用吃藥!從今天開始,只要三個小改變就能改善睡眠品質

看到這裡,你可能會覺得:「我這麼忙,哪有時間去鑽研這些複雜的理論?」別擔心,其實,改善睡眠不需要複雜的步驟,只要從生活中的三個小改變開始,你就能感受到顯著的效果。

首先,晚餐別吃太飽。睡前三到四小時,盡量不要吃得太油膩或太刺激,這能讓你的腸胃有足夠的時間消化,減少身體的負擔。再來,睡前一小時,遠離藍光。睡前滑手機、看電視,螢幕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,讓你更難入睡。不如把這段時間用來泡個澡、看本書,或聽聽輕音樂,讓身心自然放鬆。最後,白天適度運動。白天運動不僅能消耗多餘體力,還能幫助身體分泌血清素,讓你在夜晚更好入眠。這三個小改變,或許無法讓你立刻變成「睡神」,但只要持之以恆,你就能感受到身體的回饋,從內而外,找回你的好眠體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