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食品中毒創新高!夏天外食風險爆表,營養師推薦這款天然小食,安心度過高溫
Jul 10. 2025

為什麼夏天一熱,外食就變得危險?
最近一則新聞讓我嚇了一跳:食藥署公布今年上半年食品中毒通報人數創新高,將近一萬人受害,其中7 成來自外食。尤其在這幾週氣溫飆高的天氣裡,中毒通報數字幾乎呈倍數成長。
想一想也不難理解——在35 度的午後,便當送到你桌上時可能已經放了超過兩小時、生菜沙拉沒洗乾淨、冷飲冰塊從不明水源製成……這些平常看似「還好吧」的細節,在高溫天氣下,可能就是食安破口。
我們總以為,只有不衛生的小吃攤或不新鮮的餐點才會讓人食物中毒。但根據通報數據,不少案例來自公司便當、家庭自備餐、連鎖餐飲。也就是說,即使看起來乾淨、安全,也不代表在夏天的高溫底下就不會壞掉。
所以,如果你也像我一樣經常外食、需要在外奔波或開會,那麼「吃什麼、怎麼吃」這件事,在夏天其實得更小心一點。

哪些外食類型風險最高?你我每天可能都在吃
說到外食風險,你可能會想到涼麵或生魚片這種「看起來容易壞」的東西,但其實,有些看似無害的日常選項,在高溫之下一樣可能出問題。
第一類是容易孳生細菌的高水活性食物,像是涼麵、冷麵、沙拉、生魚、壽司、含蛋沙拉等,這些東西雖然吃起來清爽,但保鮮條件非常嚴格。只要離開冷藏幾小時,就可能成為細菌溫床。
第二類是常見便當類餐點,像是公司訂便當、便當店自取、路邊快餐。在高溫下,若餐點從煮好到吃下的時間超過2小時,又沒適當保溫,細菌也會開始滋長,特別是米飯、蛋、肉類。
第三類是冷飲與冰塊。很多人解渴會點手搖飲,但市售冰塊來源若不確保乾淨,或使用冷藏過久的珍珠、果凍等配料,也可能引發腸胃問題。
這些看起來「很常見」的選項,其實就是中毒熱點。尤其當你沒時間冷藏或外帶放包包數小時時,食物的風險就跟著升高。
你可能無法每天都煮飯,但也不代表不能為自己準備一點小巧又安全的備案食物。

想安心吃點東西,有什麼替代品?
高溫下,外食風險難以完全掌控,但人總不能不吃東西。如果你像我一樣,常常在兩餐之間嘴饞,或需要備點能量補給的小零食,那你可能會發現——要找一種不怕熱、能久放、又不容易壞的「隨身食物」,真的不多。
這時,我會選擇準備一小把無調味綜合堅果,放進包包或辦公桌抽屜裡。它們不只不怕高溫(因為水活性低、無水分),也不需要冷藏,不用擔心放幾個小時會變質。
跟市面上常見的餅乾、糖果、蛋糕相比,堅果沒有複雜配料、沒有乳製品,也不含容易腐敗的餡料;只要是選擇單一原料、無添加油鹽糖的版本,就是一種天然、單純又安心的小零嘴。
你可能會問:「吃堅果不會太油嗎?」其實適量攝取天然堅果,反而能提供身體優質脂肪、礦物質與飽足感,比吃甜食或澱粉零嘴來得更穩定也更健康。關鍵是選對種類、選對分量。

無調味堅果為什麼更值得信任?
很多人習慣吃調味堅果,像是蜂蜜杏仁、芥末花生或鹽味腰果,但這些調味過的品項,在高溫保存與健康上,反而多了變數。
第一,調味堅果常含糖、鹽、香料或其他食品添加物,這些成分在高溫下較容易變質,特別是含油脂的調味粉。
第二,有些堅果為了提升口感會經過油炸或高溫烘焙,若保存不當容易氧化產生油耗味,甚至對腸胃造成負擔。
相比之下,無調味堅果只保留最純粹的食材本身,原料來源透明、品項單純,沒有多餘的化學添加,也較少因保存問題導致品質變化。
尤其對有血壓、血糖、過敏體質或腸胃敏感的人來說,越天然、越簡單,才越安全。這正是為什麼我們總會在外出前,準備一小包無調味堅果,不只自己吃得安心,也能放心分給家人朋友。
它不像餅乾那麼脆弱,也不像蛋糕怕熱壞,更不用擔心微波過後會變味。一包堅果,就是夏日外出的低風險小補給。

別再冒風險!高溫天氣,隨身帶點堅果更安心
夏天真的不能大意。不是每一次腸胃不適都只是「水土不服」,有時候,只是一顆沒洗乾淨的生菜、一塊放太久的雞腿,或一杯不知道冰塊來源的飲料,就讓你整天報銷。
我們無法控制外食的每一個細節,但我們可以為自己準備一點「穩定的小選擇」。
這也是為什麼,我們總是推廣「無調味堅果」的價值——不是因為它最潮、最營養學派,也不是因為它一定人人都要吃,而是因為它夠單純、夠自然、夠安心。
在這個食安風險高漲、氣候越來越極端的時代,你準備的每一口食物,不只是填飽肚子,更是一份對自己健康的守護。
下次外出,不妨放一小包無調味堅果在包包裡。你會發現,那不只是一份零食,更像是你給自己的體貼提醒:「不管多忙、多熱,健康這件事,我有放心思。」
⚠️ 注意事項
本文提供之飲食與生活建議僅供參考,實際應用仍應依個人健康狀況調整。沒有一種飲食適合所有人,若你有疾病、特殊需求或用藥狀況,建議先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,會更安心也更安全。
📚 參考資料與文獻
-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|食品中毒案件統計與新聞稿(2024)
- Yahoo奇摩新聞|〈食品中毒通報創新高!近萬人受害、7成外食釀禍〉
- 國健署《健康飲食原則》與食材保存建議
- 臺大醫院營養部|〈夏季補水與食品保存提醒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