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晚睡傷肝不是迷思!5個日常壞習慣正在悄悄耗損你的肝臟,一文搞懂養肝護肝飲食與生活法
Aug 14. 2025

為什麼年紀輕輕就有「肝疲勞」的感覺?
「才30出頭,怎麼早上起床比我爸媽還累?」這句話,是我朋友阿德最近的日常心聲。他沒有熬夜、沒大病、也不喝酒,但每天都覺得「人很累,腦也鈍」,身體像卡住一樣提不起勁。很多人以為這只是壓力大、睡不好,但其實背後可能是——肝臟正在「超時工作」,卻沒被發現。
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,台灣民眾常見的「肝功能異常」已不再只是中年人或飲酒族的專利,越來越多年輕上班族、生活作息不規律的族群,也出現「肝疲勞」相關症狀,包括早起口乾、午後倦怠、情緒低落、皮膚暗沉等。
肝臟是沉默的器官,沒有痛覺神經,一旦出現警訊,往往已是長期累積的結果。這時候我們更該回頭看看:是不是平常太少照顧它了?是不是該調整一下生活與飲食節奏,讓肝有喘口氣的機會?

熬夜真的會傷肝嗎?肝臟到底什麼時候在休息?
很多人聽過一句話:「肝在晚上11點到凌晨1點排毒,要早點睡才不傷肝。」這說法雖然來自中醫觀點,但其實也反映了一個科學事實——肝臟的工作是全天候的,它不會打卡上下班,但我們的生理節律卻會影響它的效率。
從西醫角度來看,熬夜本身會打亂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,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,進而影響肝臟的代謝功能,甚至干擾膽固醇與血糖的調節。研究也指出,長期晚睡與慢性發炎、肝酵素異常相關,這就是為什麼不少熬夜族在健檢時會發現 GOT、GPT 超標。
而且熬夜不只影響肝,還會影響你第二天的飲食選擇、活動量、情緒穩定度,形成一個「越晚睡越難健康」的惡性循環。所以,如果你也常常滑手機滑到半夜才睡,別再安慰自己「明天早點補眠就好」了——對肝臟來說,夜晚才是牠最需要我們好好休息的時候。

除了熬夜,還有哪些日常習慣在默默耗損肝臟?
很多人以為肝臟受傷只有喝酒、吃藥過量才會發生,其實在台灣,還有幾個被低估的日常壞習慣,也在悄悄讓肝臟「超時加班」。第一個就是長期高油高糖飲食,像手搖飲、炸雞、宵夜滷味,雖然吃起來療癒,但容易造成脂肪肝,增加肝臟代謝負擔。第二個是亂吃保健品或偏方,像是過量的中藥粉、來路不明的減肥藥,可能含有肝毒性成分,長期服用對肝細胞傷害不小。第三個則是久坐不動,導致血液循環變差、代謝變慢,肝臟處理養分與毒素的效率也跟著下降。
根據國健署數據,台灣脂肪肝盛行率超過三成,很多是「非酒精性脂肪肝」,和飲食習慣、體重增加高度相關。更糟的是,大部分人沒有症狀,直到健檢或出現慢性疲勞才發現問題。所以,要護肝,不只是戒酒戒菸,還要檢視每天的飲食與生活方式,找出那些默默損害肝臟的小習慣。

想護肝,日常飲食應該怎麼調整才對?
要讓肝臟減壓,飲食是最直接的切入點。第一步,減少高糖飲料與油炸食物,多選擇清蒸、水煮或少油快炒的料理方式。像台灣常見的地瓜葉、空心菜、青花菜,不只富含膳食纖維,還含有抗氧化成分,有助減少肝臟負擔。第二步,補充優質蛋白質,如豆腐、黃豆、魚肉、雞胸肉,這些都是修復肝細胞的好材料。第三步,適量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,像芭樂、奇異果、柑橘類,能幫助對抗自由基,支持肝臟解毒功能。
另外,水分攝取也很重要,每天至少喝足1500~2000毫升的水,能幫助代謝廢物,減少肝臟壓力。如果你是外食族,可以善用便利商店或便當店的配菜區,多加點青菜、少勾芡、少重口味調料,久而久之就能感受到體力和精神的差別。

養肝不只靠吃,這些生活習慣更是關鍵
除了飲食,生活作息才是護肝的根本。第一步,就是養成規律的睡眠時間,盡量在晚上11點前入睡,因為凌晨1點到3點是肝臟解毒與修復的黃金時段,如果長期錯過這段時間,肝臟就像沒機會「打卡下班」。第二步,保持適度運動,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,像快走、游泳、瑜伽,都能促進血液循環,幫助肝臟獲得更多氧氣與養分。第三步,學會釋放壓力,壓力荷爾蒙長期偏高,會影響血糖、血脂,間接增加肝臟負擔。你可以嘗試冥想、深呼吸,或跟朋友聊聊天,都能有效減壓。
很多台灣人喜歡假日爆吃或熬夜追劇,認為平日工作忙,週末補回來就好,但其實肝臟沒有「加班費」,它需要的是穩定的日常節奏。從今天開始,讓生活回到健康的節奏,比任何昂貴保健品都有效。

立即可做的護肝行動清單
看完以上的說明,你可能會想:「那我現在可以馬上做什麼?」其實,護肝並不需要一次改掉所有壞習慣,反而應該從最容易執行的小動作開始。今天下班後,不妨先為自己泡一杯無糖溫熱的決明子茶或菊花茶,替代高糖飲料;晚餐少吃一份炸物,多加一碗燙青菜;睡前少滑半小時手機,讓自己早點進入深層睡眠。
另外,建議每年安排一次健檢,檢查肝功能指數(如GPT、GOT)與腹部超音波,提早發現問題才有機會及時調整。別忘了,肝臟沒有痛覺神經,它的損傷往往是在無聲中累積的。只要每天多做一點對肝臟友善的選擇,五年後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的自己。
本文提供之飲食與生活建議僅供參考,實際應用仍應依個人健康狀況調整。沒有一種飲食適合所有人,若你有疾病、特殊需求或用藥狀況,建議先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,會更安心也更安全。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(2023)。《肝臟保健與預防肝病》。取自:https://www.hpa.gov.tw
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(2022)。〈熬夜與肝臟健康的關聯〉。
American Liver Foundation(2023)。"Liver Wellness and Prevention Tips."
國家衛生研究院(2021)。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險因子與預防〉。
Mayo Clinic(2023)。"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— Symptoms and causes.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