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就希望工程 - 吃好食物 過好生活
少吃鹽沒用?高鉀飲食幫你穩血壓,營養師教你早午晚怎麼吃才有效!

少吃鹽沒用?高鉀飲食幫你穩血壓,營養師教你早午晚怎麼吃才有效!

Jul 03. 2025

 

示意圖:血壓為何還是偏高
圖片來源:Pexels or Pixabay


為什麼光少鹽還不夠?你可能忽略了高血壓的另一半關鍵:鉀

你是不是也聽過這種情況:「我爸三餐幾乎不加鹽,調味還特地用低鈉醬油,但血壓還是偏高。」
很多人以為只要少吃鹽,血壓自然會降下來,卻忽略了一個常被遺忘的角色 —— 鉀。

根據國健署與 WHO 的建議,高血壓預防的關鍵,不只是「鈉攝取要減少」,更要強調「鈉鉀比要降低」。也就是說,不只要少吃鹽,更要多吃含鉀豐富的天然食物,才能有效幫助身體排鈉、放鬆血管、穩定血壓。

但在台灣,高鉀攝取長期不足的情況非常普遍。現代人外食比例高,加工食品、鹹湯、滷味、即食調理包容易攝入過量鈉,卻缺乏蔬菜、水果、豆類、根莖類等高鉀來源,導致身體「去鹽不易,排鈉困難」,血壓自然不容易控制住。

所以,如果你已經在控鹽,卻沒明顯改善,不妨回頭看看 —— 是不是鉀攝取根本沒跟上?

 

示意圖:高鉀飲食
圖片來源:Pexels or Pixabay


什麼是「高鉀飲食」?為什麼它能幫助血壓穩定?

高鉀飲食,簡單來說就是有意識地增加富含鉀離子的天然食物攝取,以幫助身體平衡鈉與鉀的比例,減少水分滯留與血管收縮,有助於降低高血壓風險。

鉀的作用就像是「身體的放鬆開關」,它能幫助排鈉、放鬆血管壁、減少體液壓力。當我們攝取足夠的鉀,腎臟會更有效率地排出多餘鈉離子,同時讓血管更有彈性,進一步降低血壓。多項國際研究證實,高鉀飲食可降低高血壓風險達 20~70% 不等,特別對輕度高血壓患者更具幫助。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建議成人每日鉀攝取量應達 3500–4700 毫克,但根據台灣《2017–2020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》,國人平均每日僅攝取約 1800–2000 毫克鉀,遠低於建議量,等於有一半的大腦、血管和腎臟,長期在「鉀不夠」的狀態下工作。

更重要的是,高鉀飲食不只是高血壓族群專利,其實是所有現代人都該採取的健康飲食策略。畢竟我們無法每天避開鈉,但我們可以每天吃對,補回足夠的鉀。

 

示意圖:富含鉀的常見蔬果
圖片來源:Pexels or Pixabay


哪些天然食物富含鉀?不只香蕉,還有這些台灣常見的好選擇

說到鉀,很多人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香蕉。雖然香蕉確實含鉀,但它絕對不是唯一選擇。台灣日常市場裡,其實有很多食材比香蕉更容易吃到鉀,也更適合日常搭配。

以蔬菜來說,深綠色蔬菜(如地瓜葉、菠菜、莧菜)都含有豐富的鉀,同時也兼顧膳食纖維與鎂,有助於整體血壓調節。豆類與豆製品(像是豆腐、豆漿、黑豆)不僅含鉀,還提供植物性蛋白質與鐵質,是高血壓族群與素食者的好幫手。

根莖類中,地瓜、芋頭、馬鈴薯不但耐放、便宜,鉀含量也高。像 1 根中型地瓜(約 150 克)就能提供約 540 毫克的鉀,非常適合當作主食替代白飯。

水果方面,芭樂、奇異果、橘子、酪梨都是鉀含量優秀的選擇,也比香蕉更耐放、更容易搭配在不同餐點裡。

與其死記「什麼是高鉀食物」,不如掌握一個原則:少加工、多原型、色彩鮮豔的天然食材,通常鉀含量就不會差。

 

示意圖:高鉀飲食的一日三餐建議
圖片來源:Pexels or Pixabay


高鉀怎麼吃才有效?早、午、晚三餐吃法這樣安排最穩定

補鉀,不是靠某一餐吃爆地瓜或吞香蕉就能搞定的事。鉀的攝取效果,更仰賴「穩定、均衡地融入每日三餐」,才能真正發揮排鈉與穩壓的效果。

舉例來說,早餐可以用無糖豆漿+香蕉、加上半碗地瓜或燕麥粥,替代傳統火腿三明治或高鈉麵包。這樣的搭配既補鉀又控鈉,還能提供足夠飽足感,避免血糖忽高忽低。

中餐的便當組合,可以考慮將白飯換成地瓜飯或糙米飯,搭配燙菠菜、豆腐或豆干、木耳。不用調味太重,就能吃得營養又幫身體排鈉。

晚餐建議走清淡路線,例如一碗青菜豆腐湯、一份魚肉與芋頭、搭配半碗南瓜飯或地瓜粥,不只富含鉀,也降低晚間攝鹽量,讓身體能更穩定排出白天累積的鈉。

鉀的攝取關鍵是「分散、穩定、天然」。只要掌握這個原則,你會發現,吃對食物,比你想像中容易許多。與其依賴補充品,不如讓「三餐吃法」成為你最自然的降壓習慣。

 

示意圖:高鉀飲食的潛在禁忌與注意族群
圖片來源:Pexels or Pixabay


哪些人不適合高鉀飲食?這些情況請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

雖然高鉀飲食對大多數人有助於控制血壓,但並不是「越多越好」、「人人都適合」。有些族群若攝取過多鉀,反而會對健康造成風險。

最重要的一類是慢性腎臟病患者。腎臟功能受損時,身體排鉀的能力下降,攝取過多鉀可能導致高血鉀症,出現心律不整、肌肉無力,甚至嚴重可能影響生命安全。特別是第三期以上的腎病患者,常被醫師限制鉀的攝取量。

此外,正在服用某些降壓藥(如保鉀利尿劑、ACE 抑制劑)的患者,也需要留意鉀的攝取是否過量,避免藥物與飲食交互作用增加鉀負擔。

如果你有腎臟病家族史、長期用藥、或健檢指數異常,建議在調整飲食前,先詢問專業醫師或營養師,根據個人健康狀況訂出適合的攝取量與食材選擇。
👉 搜尋友善語句:「高鉀飲食禁忌」「高鉀食物誰不能吃」

總結來說,高鉀飲食不是通則,而是一種營養策略。吃對沒問題,吃錯才可能有隱憂。

 

示意圖:學會吃鉀幫身體鬆鬆壓
圖片來源:Pexels or Pixabay


與其怕吃鹽,不如學會吃鉀,從今天起幫身體鬆鬆壓

我們常說:「病從口入」,但很多時候,其實「健康也從口開始」。
與其每天緊張計算鹽吃了幾公克、是否超標,不如轉個方向:開始把目光放在『我今天吃進了多少鉀?』

飲食不是限制,而是選擇。當你知道哪些食物對你有幫助,每一口都可以是幫自己放鬆血管、降低壓力的助力。你不需要每天記下食物成分,只要建立幾個飲食好習慣,例如:

  • 主食中多加入地瓜、南瓜、糙米等根莖類
  • 每餐至少一種深綠蔬菜
  • 一週至少 3 次攝取豆類或豆製品
  • 水果優先選芭樂、奇異果、橘子等含鉀豐富的種類

這些都比「死背鉀含量表」來得實用。
因為對身體來說,真正的健康不是靠一次吃對,而是每天一點點累積而來的。

從今天開始,不只是少一點鹽,而是多一點鉀。
你會發現,血壓穩了,精神也穩了,飲食不再是壓力,而是你和身體和解的開始。

⚠️ 注意事項

本文提供之飲食與生活建議僅供參考,實際應用仍應依個人健康狀況調整。沒有一種飲食適合所有人,若有疾病、特殊需求或用藥狀況,建議先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,會更安心也更安全。

💡 圖片來源

本篇圖片素材部份來自免費圖庫 Pexels 或 Pixabay,依其授權可自由使用,特此標示以尊重原創。

📚 參考資料與文獻

  •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|高血壓健康管理指引
  • 世界衛生組織 WHO|Sodium and Potassium Intake Guideline
  • 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|高血壓飲食保健
  • 台灣高血壓學會|血壓防治建議與飲食原則